2024年04月26日 星期五
位置: 廉政文化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访人民教师周汝刚
来源:央视融媒网 | 作者:若愚 | 2022-09-25 11:33:27 | 浏览量:355027
  

 在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去山东潍坊采风,认识了名不见经传的周汝刚老师。

身材刚将五尺,如晏子般的身材;眼睛炯炯有神,如一汪清澈的泉水;睿智充满全身,如一尊圣洁的大佛 ----- 这便是我眼中的周汝刚老师。

众里寻他千百度,眸然回首,却在灯火阑珊处,我不仅想起了王国维做学问的三重境界。从事记者20余年,我一直在苦苦追寻的教育践行者,竟然因为一次很普通的采风,跃然出现在我的面前,从某些方面来讲,我是幸运的。

人的正确思想从哪里来?伟大的毛泽东无疑告诉了我们准确的答案。我很少碰到能够读懂《二十四史》的人了,二十四史4000万字,计3213卷。而面前这位普通的再也不能普通的人民教师,竟然将二十四史读了两遍,让我肃然起敬,在这个时代,还有能够读完而且读懂5000年华夏文明的人,我深深地为自己只读其皮毛而愧疚,也许他应该成为我的老师。

孟子曰:“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而面前这位明珠暗投的智者,我该如何用笔端表达?

通过两天的采访,一部名不见经传的传奇史,在我的脑海中形成了......

 

               生于父母  感恩大地

 

让我更为震惊的是,这位智者,竟然也是我的同行,只不过从事新闻记者只有1年之久,而且是大名鼎鼎的人民日报记者明远的嫡传弟子。他曾经先后为山东晨鸿集团董事长李春良先生和山东佳乐家集团有限公司总裁李月淑女士执笔人物传记,并发表在《中国改革报》上。

我无上荣幸地拜读了他写的原稿,让我深深地折服,中国不乏英雄,而是缺少发现英雄的眼睛,那时我感觉我作为从事20余年的新闻记者,原来只不过对炎黄子孙的理解是个肤浅的认知而已,我想我需要在有生之年,读完中国的五千年了。

采访进行了两天,让我通读了周老师的一生。我说,老师,您为什么不找媒体将您的事迹传播出去呢,这也许能够教育很多人。“千万别这样说,我仅仅是大海中的一个水分子而已,不值得记者们动笔。”这位传奇式的人物如此说。

我不仅想到了著名作家茅盾的平凡中见伟大。

一个名不见经传的教育大家,一个开放在墙角里的书法大师,一个默默无闻的史学大家,一个鲜为人知的品鉴大师,一位精通英语的语言学家 ----- 这便是我作为一个小报记者的视角。

 

周汝刚,原名周金泉,山东省昌邑市人,1970年出生在一个平凡的贫苦农民家庭。自幼受父亲的影响,迷上了软笔书法和中国文学。从小父亲就给他讲《西游记》等四大名著,母亲经常给他讲各种民间故事,为他以后的人生造诣奠定了坚实的人格基础和文化底蕴。

通读四书五经,研习二十四史,精于鲁迅作品研究,学习伟人毛泽东,放眼拿破仑和丘吉尔,古今中外涉猎极为广泛,这便构成了周老师的核心思想。鲁迅说,拿来主义是好的,关键是拿来什么。拿错了和拿对了效果天壤之别。

“我的思想哪里来?来自于自己伟大的母亲,虽然目不识丁,但却深藏智慧;来自于自己伟大的父亲,虽然怀才不遇,但却懂的教书育人。”周老师将自己的所有解释为父母所赐。

我们来自哪里,我们要到哪里去?

“小而言之,我来自父母;大而言之,我来自伟大的祖国母亲,我有什么理由不爱自己的母亲呢?”

那时,我感觉我在这位大师面前是多么的渺小,如果真如老师所说,那我小的连一个原子都不如了。

少年时代的汝刚,酷爱书法,饱读诗书,一有空就看父亲经常看的《西游记》《水浒传》《红楼梦》《三国演义》;这位伟大的父亲无疑给这个小小少年做出了表率;生于70年代的汝刚,清晰地记得母亲在夏天的晚上给自己讲民间故事,有点像长妈妈给鲁迅讲美女蛇的故事,这位目不识丁的农村伟大的母亲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故事?也许要追溯到周老师的姥姥和姥爷了。

汝刚的父母亲,两位名不见经传的农民,却因为天作之合结缘在一起,也就诞生了今天的周汝刚。一切都是天意,佛说,一个时代总会造就传奇人物,总会造就伟人,在我心里,周老师不是伟人,但缺胜似伟人,因为,真正的伟人是周老师的父母。我决定,找一个合适的时机,去亲眼目睹一下,是什么样的父母造就了一个平凡而伟大的儿子。希望这一天快一点到来。

父亲每年都会替邻居们无偿书写对联,这让年幼的汝刚爱上了毛笔字,也给他幼小的心灵种下了善良和爱的种子。小汝刚自幼聪慧,小学初中一直很优秀,学习成绩一直在班级名列前茅。每年过春节能看到父亲写对联,这是他最为期盼的一件大事。

     年幼的汝刚,不仅汲取了四大名著和民间故事的精华,而且动手能力极强。

汝刚的母亲因为生育汝刚的弟弟,导致中风。从那时起,这位伟大的母亲便开始体弱多病,一直到今天仍然坚强地活在这片养育自己的大地上。

母亲的体弱多病,让年幼的汝刚负担起家里洗衣做饭的家务。有道是“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无疑是周老师年幼的真实写照。那时周老师应该7岁,放眼现在的社会,7岁的孩子能做什么?我想,无疑给现在的父母亲上了生动的一课。

汝刚的三叔那时还未结婚,三叔将自己的侄子捧在手心里,外人见了就夸,孩子长的真好看,真有福气;三叔冒着瓢泼大雨去外面捡回来的知了龟,往事历历在目,这也就是为什么后来三叔变成了汝刚的养父。

汝刚与三叔的感情是极为深厚的,据老师回忆,三叔结婚不久就去了遥远的东北谋生,但三叔跟他似乎结下了不解之缘,命中注定他会给三叔养老送终。

小学时代的汝刚,非常用功,因为他知道,母亲和父亲是不容易的,当时,母亲嫁给父亲是费了很大周折的,因为穷,所以父亲结婚很晚,因为穷,父亲的肩头有一个肉球,那是挑担子形成的肉茧,凝聚了父亲吃的所有的苦,这位伟大的父亲挑了多少重担?

改变命运,让父母亲过上好日子--- 这个坚定的信念在汝刚懂事的时候就埋下了坚实的种子,一粒种子的威力是巨大的,目前的汝刚老师已经长成了参天大树。

我们常常问,我的孩子怎么学习不好呢?我想说,去问问周汝刚老师吧,也许他能给你们最为正确的答案。

周老师的小学是在自己的老家,今山东省潍坊市坊子区大陈村。说是小学,倒不如说是一间破旧的老房子。就在这里,汝刚完成了自己的小学时代。

初中时代,汝刚遇到了自己的恩师张代臣。也从那时起,汝刚的英语在中学阶段永远是第一名,无人能够夺走这个桂冠。

语数外兼修,是一个叫做“若愚”的语文老师张运智传承给汝刚的,现在早已故去。汝刚的这位恩师对于中国文学的认知堪比清末的王国维先生。我想,大概汝刚老师的文学功底,在这里可以找到答案。

由于涉猎广泛,汝刚的数学更是优秀中的佼佼者。

语数外兼修的汝刚,让老师们爱不释手,对这位小小少年疼爱有加。老师们常常无偿地给他“加餐”。世间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这些伟大的爱,足以让时下那些赚黑心钱的老师汗颜。

汝刚从小就喜欢运动,特别是篮球和乒乓球,上初二那年,小汝刚被选为学校的运动骨干,进行长跑训练。只可惜小汝刚因为要照顾多病的母亲未能完成,否则我想,也许,今天的汝刚老师应该站在奥运的领奖台上。

健康的体魄是每个人赖以存活的必要条件。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看看今天我们的孩子,何谈体魄?.....

    初中时代,是周老师的转折时期,在这三年内,周老师的人格和世界观再次得到了质的飞跃。“这都要感谢我这些恩师啊。”周老师如是说。感恩精神从那时起,就深深地埋在了小汝刚的血液里.....

     

 

白驹过隙,时光荏苒,转眼到了高中,汝刚以昌南地区第5名的优异成绩被重点高中录取,他所在的学校原来叫“丈岭高中”,后改名“昌邑七中”,几经时代变迁,现在已经变成了工厂。

高中,是学生时代最紧张的黄金时期,但他从小酷爱书法,从高中一年级就开始临摹“书圣”王羲之的字帖,繁忙的学习中,也从不会忘记用闲暇时间练习书法,因为他喜欢那黑白之间的美。

也就是在高中时代,另一个传奇式的英语老师-- 朱平,当上了汝刚的英语老师。目前朱老师在昌邑,历任几所高中校长,现在是昌邑市职业学校的校长,感恩朱老师能培养出这样的好学生。高二的时候,另一位大神级英语人物--赵伟老师成了汝刚的高中第二个恩师。“我在英语语言学方面的造诣完全是因为遇到了三个恩师啊”-- 感恩,是一辈子的,感恩是装在心里的。

这三位恩师现在都健在,让我们祝愿汝刚老师跟自己的恩师“身强体健 寿比南山不老松  神清气爽 福如东海长流水”!

高中阶段,别人都拼命学习,不敢懈怠。而汝刚老师从小聪慧,他知道,健康的体魄是报效祖国的前提条件,所以,打篮球,乒乓球成了汝刚最喜欢的运动。在一年一度的1万米长跑中,也就是在高一的冬天,汝刚以全校第二名长跑的成绩名列前茅!

周老师说,我犯了一个错误。记得有一周,每次上课铃响的早晨,汝刚跟自己的小伙伴就消失了踪影--- 偷偷溜出学校打乒乓球。最后还是被通知了家长,学校发现此事重大,全校开大会,汝刚和小伙伴们无疑成了“最靓丽的风景线”!

少年时代充满了幻想,充满了快乐,少年时代是美丽的,值得每一位现代少年去珍惜。“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引自《全唐诗》无名氏;一说作者,杜秋娘。)

高中时代的汝刚就这样充满睿智的淘气。

 

 

 

 

1990年,上高二的汝刚随养父(其三叔)到吉林省定居,父亲把他过继给了当时没有后代的三叔。

望着自己的母校,特别是告别了自己的恩师,这一别,不知道何时才能见面,唯愿天下有心人平安是福!

别了,亲爱的老师;别了,亲爱的同学们;别了,亲爱的母校;别了,生我养我的故乡!

不要想念我,因为我怕想念会影响你们的工作和学习,把这份爱埋藏心底永远;不要想念我,我怕我会更想念你们;不要想念我,我怕我辜负了你们的深情;不要想念我,我只是暂时离开,我还会回来的,因为是你们,成就了我的爱......

在三叔的精心培育下,1991年,汝刚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位于祖国边陲的211大学--延边大学中文系。

 

            

书生意气    挥斥方遒

大学时代,让天资聪慧的汝刚又一次得到了质的飞跃。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出自《增广贤文》)。汝刚深知其中的含义,古代的劳动人民是自己最好的老师,这句谚语流传至今不衰的原因昭然若揭。

佛说,种下什么因,便得什么果,然也。

文学的积淀,让汝刚水到渠成地考入了延边大学中文系,继续完成自己的靓丽人生。

那时起,汝刚开始读《二十四史》,华夏5000年的文明史,开始在汝刚的血液里流淌,遍布了汝刚的每一根神经。尤其是司马迁与《史记》,让汝刚感到,要成为大家,必须忍受常人无法忍受的痛苦和孤独,与古代帝王对话,与古代学者共舞,成了汝刚最大的任务。在大学里学习的知识跟5000年的华夏文明比,太渺小了。

大学不但要完成学业,更重要的是要用最短的时间通读《二十四史》,图书馆成了汝刚去的最多的地方。因为他懂得伟人毛泽东,他要用毛泽东的思想武装自己头脑,放眼古今中外,站在另一个高度去看待这人世间的是是非非。

汝刚的现代汉语,在班级里名列前茅;古代文学,对他来说,信手拈来;外国文学让汝刚懂得,文明是属于世界的。

汝刚陶醉在中华5000年的历史里,驰骋在现代文明与古代文明的世界里,穿行在古今中外的大千中,让汝刚在文学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大学时代,汝刚的业余三分之二的时间用在《二十四史》的研究上,另外三分之一,不但要完成学业,还要完成外国文学的研究,研究莎士比亚,研究泰戈尔,研究丘吉尔,研究拿破仑.....

鲁迅说“我哪里有什么时间,我是把别人喝茶的时间用在读书上了。”

别的同学开始谈恋爱,汝刚在读书;别的同学在看电影,汝刚在读书;别的同学在聚餐,汝刚在读书......

汝刚太需要时间这个伟大的神器了!

时间是公平的,但是对于汝刚来说,永远不够用的。汝刚的睡眠每天不足5小时,寝室里,只要关灯了,手电筒变成了汝刚赖以读书的照明工具,三年期间,汝刚用坏了10只手电筒;厕所里,火车上,餐厅里,操场上,到处都有汝刚读书的影子.....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汝刚酷爱篮球,曙光所在的班级只有他一个人会玩篮球,他成为了体育老师的好帮手,体育老师带领男生打篮球,而汝刚带领女生打篮球,成为了汝刚所在班级的女篮教练,在跳高比赛中,以全班第2名的优异成绩夺得桂冠。

汝刚的书法也在精进,大学期间,遇到了很多书法爱好者,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黑白之间的美,成为一种艺术渗透着无穷的魅力,将汝刚带入了王羲之的世界,“矫若惊龙,飘若浮云”让汝刚懂得了什么是艺术,什么是美学。夫书者,玄妙之伎也,若非通人志士,学无及之。书法之美,水到渠成的在汝刚的思想里生根发芽。

短短的大学时代,造就了汝刚的未来。那时候的汝刚,已经开始通读华夏文明;研究印度、日本、美国的历史,放眼世界;研究宇宙与哲学,与宇宙共舞,与星河对话;陶醉文学,与古人畅谈,与世界的文学家共舞;热衷书法,拜王羲之为师,体验艺术之美;涉猎古今中外,放大自己的格局;学习世界伟人,研习管理之术.....

大学,感恩你!是你用摇篮培养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娇子。

大学时代,转瞬即逝。

大学时代,充满了求知;大学时代,充满了大千世界;大学时代,塑造了人才辈出的英才;大学时代,孕育了一个又一个伟人;大学时代,培养了多少国家栋梁;大学时代,永远是我们人生路上最绚丽的风景线!

大学,谢谢!

 

           三尺讲台   不枉此生

 

1994年,汝刚大学毕业参加工作,登上了三尺讲台,成为一位默默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因为对教学的执著和研究,教学业务能力的突出,第二年就被教育局破格升为副校长,负责学校的教学任务。

周老师忘情于教书育人,以此为己任,不枉此生。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那时候的英语,是学生最难以攻克的难关。作为校长,首当其冲。

 

第二年,周老师放弃了自己钟爱的语文教学,开始攻克英语教育的难关。多少个日日夜夜,熬瘦了周老师的躯体,透支了周老师的精力。工作期间,周老师每天睡眠不足5小时,经过一年的艰苦奋战,终于大功告成。

周校长所带的班级英语成绩由倒数第一,瞬间变成了全校第一名。

第三年,新的课题来了。高中数学,让学生们叫苦不迭,特别是在东北的吉林,教育水平相当落后!

好吧,继续!

三年里,周校长夜不能寐,辗转反侧,思考着高中数学的教学难关。“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唐·李白·《蜀道难》)

伟人毛泽东带领中国人民用了不到30年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了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这点困难,跟毛泽东相比又算得了什么?

经过了1000多天的鏖战,周校长终于再次大功告成。数学教学的难题攻克!他发明的“考点教学法”让学生的学习变得游刃有余,运用自如。这与后来他遇到王后雄(湖北黄冈中学数学教师,业内称为“华罗庚第二”)的思想不谋而合。

闲暇之余,仍然不忘挥毫泼墨,陶醉于自己酷爱的书法世界里。因为彼时,书法已经成为一条小河,流淌在汝刚的生命里……

 

2000年左右,周汝刚因过度劳累导致身体出现状况而病退。从讲台上走下来后不久,他又选择了祖国的另一个边陲--新疆,投入到了开发大西北的怀抱,为祖国的建设继续增砖添瓦。

在疆工作期间,周校长创办了自己的培训学校--新疆博文教育集团,任董事长兼执行校长。

周校长一直在苦苦寻求,在偌大的华夏大地上,有谁能跟自己共舞?

终于,在2001年,有幸认识了业内称为“华罗庚第二”的王后雄老师,苦心钻研高考数学,研究出了自己的独到的教学法,黄冈中学也因此斐名中国。无独有偶,两位默默无闻的教育工作者坐到了一起,这让两位老师的技艺飞速提高,得到了升华。

2003年,周校长有幸拜访了山西省业内称为“中国中高考英语第一人”的刘锐诚老师。本着学习的目的而去,在英语教学上,两位老师达到了同样的认知高度,使双方在英语教学的道路上越走越宽!

鲁迅说,拿来主义!看怎样拿而已。

三位老师无疑在默默无闻的奉献着!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中国的人民教师!祖国因为您们而骄傲!华夏子孙因为您们而自豪!

周校长回到新疆,重新梳理自己的教学模式,将三人的认知融为一体,在中高考的教学体系上,自己命名为“考点教学法”,为新疆的学子们谱写了壮丽的诗篇!

在疆期间,周校长亲自教育的学生达2000余人;周校长的学校培养学生20000余人;其中对品学兼优的学生免费教学达1000余人。

“我是祖国的孩子,应该回归祖国!把爱奉献给孩子们。”

这位校长无疑值得我们敬佩!

在疆期间,周校长有幸结识了新疆书法家王宝生老师,深得老师之书法精髓,他的书法技艺得到了快速提升。即使工作如何繁忙,他都会抽出有限的零散时间来研究书法。

2002年,周汝刚到北京出差,巧合之下,有幸认识了德高望重的书法大家启功先生,深得其嫡传。启功告诉他:“我不会教你怎么写字,凭你的悟性,我写字的时候,你在边上看就可以了。”这不仅让周汝刚在书法上获益匪浅,更重要的是他的人格和世界观,得到了质的飞跃,这对他以后的人生也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此后,他只要一有时间,就临摹创作不懈,书法功力浑然天成,章法或厚重大气,或力透纸背,或如行云流水,既有王羲之的洒脱自如,又不乏启功的博大精深,风格自成一派。

受启功先生启发,周汝刚病退后的二十余年,始终以教书育人为己任,以继承和发扬中国书法为使命,经历过无数次的大起大落,经历过无数次的浴火重生,但他都凭借自己顽强不息的意志,坚强地走了过来。宋代大词人苏轼说“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这是奇迹,也许更应该是上天对他的眷顾吧!更重要的是,他心中有爱,爱出者爱返!

2006年,周校长辞去新疆博文教育集团董事长的职务,坚决地去了北京,向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学习!

 

          凤凰涅槃  志在报国

2006年,周校长来到北京向新东方学习。因为,周校长深深地被日本人的好学精神所吸引---模仿最强大的,学习最强大的!

几经反复,周汝刚成了北京新东方某校区的执行校长。一干就是11年,集团总裁俞敏洪跟周校长也成了良师益友!

历史总会眷顾那些有志向的人!

在新东方的摇篮里,周校长借助新东方研究的 “优能中学”再次发力,将优能中学和自己的教学模式结合,融为一体,将自己推上了教育的巅峰。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韩愈《师说》)

教育无小事,事事是大事!

铭记古代学者的教育思想,创新发展教育理念,是每个校长孜孜以求的行为规范。

周校长自高中起,就被鲁迅弃医从文的思想折服,鲁迅的思想流淌在周校长的血液里,遍及周校长的每个毛孔,渗透在周校长娇小的身躯里。周校长通读了鲁迅的大部分作品,从中汲取了非常宝贵的思想的、文学的营养,让周校长的文学功底得到了又一次升华。

少年强则中国强。

梁启超先生无疑给了我们准确的答案!

一个时代的发展,最终都会轮到我们下一代的身上,而重视他们的教育,也为社会经济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打好了坚实的基础。从一定的意义上说,教育决定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是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事业。

我们伟大的习近平主席无疑开了教育强国的先河!

2022年,习主席大手一挥,强基计划轰然出世!

我们要生产自己的芯片!

是的!当然!

因为,中国人民是最聪明的;因为,中国人民是最强大的;因为,我们推翻了三座大山;因为,炎黄子孙是东方之龙;因为,我们有共产党......

走进七月流火的季节

漫步在现代化都市的街道上

看着林立的高楼

穿梭的车辆

衣着光鲜的行人

享受着与世界同步的信息文明

目睹着奥运赛场上五星红旗在

嘹亮的国歌声中冉冉升起

便有一股馨香在我的心中绽放

便有一股激流在我的心中奔涌

七月伴着时代的脉搏

在我们的心中唱响的是

中国史册上最激动人心的

“没有国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难忘那:

旧中国的“三座大山”,

神州大地满目疮痍,民不聊生。

苏联“十月革命”的炮声,

送来了马列主义。

中华民族的复兴之路,

从南昌城头的枪声到井冈山的烽火;

从遵义会议到毛泽东力挽狂澜;

“五次反围剿”到抗战八年赶走侵略者;

“三大战役”到打败国民党蒋家王朝。

二十八年的浴血奋战:

二十八年的前仆后继,

千百万党的好儿女用鲜血和生命,

换来了一九四九年十月一日的这一天,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

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您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难忘那,

人民翻身做主人,

祖国建设日新月异。

十二个“五年”规划,

您带领人民绘就崭新蓝图,

如火如荼、如歌如泣,

改革开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迈入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征程,

继往开来小康社会步步实现。

科学发展经济腾飞国立强,

和谐社会国富民强地位高。

九十年来的理想信念,

九十年来的纲领路线,

只为中华民族的振兴,

只为祖国强盛人民幸福。

九十年的日月星辰,

九十年的艰苦奋斗,

洒满了共产党人泪水和汗水,

映红了共和国的希望与愿望。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一辈子都如醉如痴地唱,

赞美您啊,鲜红的党旗!

跟着您啊,奋勇的向前!

歌颂党 的诗歌篇三

一条游船

劈开了南湖的波浪

十几个热血青年

在运筹一个红色的理想

那船原本不是红色的

船内燃烧的热情把它染红

就成了一个红色的会场

九十年前的中国革命

就从这太阳升起的地方起航

也许是黑夜太长的缘故

人们对太阳

才有强烈的渴望

于是在我的视觉里

一部生动的中国现代史

就烙下了一条船

在旭日里行进的印象

承载着一个民族的憧憬

运行着一个曲折的历程

寻找着改变中国命运的航向

多少处暗礁险滩

多少次惊涛骇浪

船的航程在起伏的五线谱里

写着平平仄仄的诗行

 

起初那几个操舵人

便在风雨中迷惘

中国革命的紧要关头

有位舵手操起舵轮

矫正了那船的航向

井冈峰巅

遵义城头

延安宝塔

西柏坡。

每一处革命圣地

都是一座闪亮的航标

为一次次伟大的行动导航

跟着那条船的路线

千万条船

从赤水从洪湖。

从黄河从长江。

江河湖海都在咆哮

云集一支庞大的队伍

演奏出东方红的合唱

雄鸡一样形状的土地

终于发出了黎明的报晓

 

 

一轮鲜红的太阳

从未有过今天的辉煌

一代又一代掌舵人

开辟的一条中国特色的航线

把我们的航程

永远指向太阳的方向

 

心中有爱  笑对人生

 

2000年左右,在举目无亲、条件艰苦的新疆,汝刚的生活、工作都不是很如意,但是他还是把自己心中的爱,全然地奉献出来,这正是“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那年的某一天的晚上,大雪纷飞,寒风刺骨,周汝刚给别人的孩子做家教回自己住处的路上,看到一个年迈苍苍的老大娘坐在雪地里一动不动,于是惊讶地上前询问,才知道老人因为天冷、雪大、风寒,脚冻得走不动了。这位老人一手提着一袋萝卜,一手提着一颗白菜,僵硬的坐在雪地里也不知道多久了,大街上除了漫天的飞雪,更是少见人影。

此刻,周汝刚害怕被这个老人讹上,不敢去帮助她。

而当时的周汝刚已经是重感冒,高烧39度,又步行了5公里的路程,实在是难以完成救人的任务。但是一想到自己作为一个人民教师,怎能见死不救呢?再想想自己年迈的母亲平时对自己的谆谆教导,想到了三叔去东北谋生,寒冷的冬天睡在桥洞底下差点冻死,于是他果断地说: “大娘,我送你回家!”体弱瘦小且身患疾病的周汝刚,义无反顾地使出全身仅存的那点力气背起老人,向离事发地2公里的老人的家艰难行进……

大雪、寒风、路滑、虚弱,周汝刚背着老人吃力地行走在漫天飞舞的雪地里,一路上摔倒了三次,摔倒了就再爬起来,这让本来就身材瘦小的汝刚更加苦不堪言。

经过漫长的跋涉,终于到了老人家的楼下,一问老人的家竟然在六楼,这更让周汝刚又倒吸了一口冷气。这些天,艰苦的条件、几天的几乎食不果腹、带病坚持上课、背老人走了2000多米路,已经让他感觉精疲力尽,再背她上六楼,岂不是要了他的命啊!他能行吗?

这时候的他,面临着生与死的挑战!假如在上楼的途中再次跌到,后果将不堪设想。他告诉自己,只有一个信念----完成任务,将老人安全地送到家中!我坚信一定行,因为我是最强大的,世界上没有什么能够摧毁我的意志!于是,他安慰老人说:“大娘,我喘口气歇一歇,再背你上楼,相信我一定能背你上去!”

他背着老人靠墙蹲下,在休息片刻后,开始冲锋。他凭借自己坚韧的毅力和巨大的信念,虽然身躯娇小,但背着老人却一口气爬上上了六楼。但进门放下老人后,周汝刚累晕了过去......

十分钟后,汝刚从死神手中逃脱,慢慢地有了呼吸,有了生气,慢慢地睁开疲惫的双眼,面对惊呆的老两口,他什么都明白了。也许这就是传说中的凤凰涅槃吧。

老人的老伴拿出100元给周汝刚作为答谢,他却拒绝了。一百元对他来说,是他两天的工资,这可以改善他目前穷困的处境,至少两天的饭钱有了。

“大爷,如果是要钱,那我就白救我大娘了。”

 

 

孝行天下  志走江湖

 

2017年,养父查出癌症,汝刚不得不辞去工作,专门为养父治病,倾尽所有。2018年3月20日,在度过了最后一个春节后,养父遗憾地离开了人世,几乎带走了汝刚的一切!汝刚想起了鲁迅的《祝福》,此情此景,有点像作品里的祥林嫂,在新年的爆竹声中,养父永远地离开了汝刚!

汝刚再也听不见养父的教导了,养父有个愿望未了,汝刚记得养父曾经跟自己说,过几年你弟弟回来了,我们一起回山东老家好吗?跟你亲生父亲,跟你的亲生母亲,还有许许多多的亲人团聚!

汝刚的心碎了,泪流干了,三叔啊!你可疼死我了!我们不是还要回老家的吗?你让我跟我的亲生父亲如何交代?汝刚48小时没有合眼,默默守在慈祥的养父灵前,回忆着儿时三叔的好。

三叔将自己捧在手心里,外人见了就夸,孩子长的真好看,真有福气;三叔冒着瓢泼大雨去外面捡回来的知了龟;三叔桥洞底下睡觉差点冻死而又生还;三叔用摩托车带着自己送自己上大学;自己考上大学时,三叔的笑容是那样的灿烂;三叔因为儿子有了自己的妻子,煮了满满一大锅猪头肉.....

三叔走了,汝刚全程办理了他的后事,最后守护养父半年之后,汝刚回到了生他的故乡--山东潍坊;回到了年迈苍苍的生父母前,继续尽孝。

周汝刚这些年在潍坊一直从事教育培训工作,以培训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苗子为己任,为祖国的建设增砖添瓦!

但是当他看到很多品学兼优但家庭贫困的学生时,主动为他们减免了学费,在潍坊的四年时间,一共减免了100多名学生的培训费。

最近几年,虽然周汝刚的人生跌入了低谷,但他依然笑对人生。有道是“人面不知何处去 桃花依旧笑春风”;尽管自己生活拮据,但是他一直遵循启功先生的教诲,从不把自己的书法作品当成商品出售。这种“不为五斗米折腰”的精神,让时下浮夸的书画界不良风气汗颜。

他始终秉持“生命有限,奉献无限”的风骨,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不畏强权而低头,展现给人们的是别样的风貌。他在书法创作的道路上,乘兴而作,快意挥洒,或如李白的“诗狂欲上天”,或与米癫共风流!他在教育的路上,一直坚定地走着。他培养的学生,不是级部第一,就是班级第一,但从不张扬,为众多的潍坊学子架设了金光灿烂的成功金桥。

他,一个为了教育事业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一个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努力不懈的平凡的书法爱好者,坚定地守住自己的底线,在教育和书法之间游刃有余,默默奉献着!

让我们为他祝福,相信在未来的路上,汝刚的路,一定会铺满阳光!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最新推荐
全新坚韧装备,横扫街头!G-SHOCK「霓虹未来」系列炫酷出击
作者:解连元
浏览量:312170
时间:2024-04-26 00:24:45
矮冬瓜3.0红茶评书录焕新,新店逆境增势火爆迎客
作者:解连元
浏览量:210141
时间:2024-04-26 00:23:37
哈啰专访|十问十思,共话哈啰出行营销之道
作者:解连元
浏览量:21127
时间:2024-04-26 00:22:19
儋州市首届“儋洋杯”创新创业大赛暨产业招商活动启动仪式圆满结束!
作者:解连元
浏览量:219930
时间:2024-04-26 00:21:17
“中国香菇之都”鲁山迎来国外考察团——郭新义灵芝备受青睐
作者:郭颖颖 何进文
浏览量:662865
时间:2024-04-25 01:4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