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随着最后一段混凝土浇筑完成,由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承建的太山二路大桥及连接道工程主桥实现顺利合龙,标志着项目取得关键性进展,为全线按期通车奠定了坚实基础。
太山二路大桥起点位于两江新区数据谷东环线,为双向6车道交通性主干路,全长626米,设计时速60公里,主桥采用(56+100+56)米连续预应力混凝土刚构结构。大桥建成后,将有效联通东西片区,缓解区域交通压力,提升路网通行效率,助力周边产业布局与城市功能提升,为居民出行与物流运输提供更多便利。
攻坚复杂地基,筑牢墩台“双足”
大桥南北主墩选址于后河河滩生态红线区内,施工面临双重严苛挑战。地质条件先天薄弱,桥址区域主要分布人工素填土与粉质黏土,其中素填土堆填时间仅 1-3 年,未完全沉降稳定,土体松散且承载力不足,而粉质黏土遇水易软化,进一步加剧地基承载风险。
为攻克地质与生态双重难题,项目精准施策。采用 “大直径灌注群桩” 基础方案,在主墩两侧各布设 18 根直径 2 米的钻孔灌注桩,通过群桩效应有效分散上部结构荷载。同时,桩端深入稳定中风化岩层不小于 3 倍桩径,施工过程中采取分段成孔且全程严控施工废弃物排放,保护生态的同时也为桥梁整体结构安全筑牢坚实基础。
技术破题水位,实现安全生态双赢
面对后河常水位高于承台的施工难点,项目创新采用“土堰体+钢板桩支护”组合围堰方案。内层钢板桩作为刚性防水屏障,外层压实土堰发挥柔性防渗作用,既保障基坑干作业条件,又最大限度减少对水体生态的影响。
墩柱施工阶段,项目采用“液压爬模+智能监测”一体化技术,实现模板自动爬升与垂直度实时监测,将误差控制在3毫米以内,确保薄壁空心墩柱精准成型。
智慧应对曲线,毫米级精度合龙
主桥呈曲线布置,悬臂施工中易受偏载扭矩影响。项目团队借助参数化建模与有限元分析,提前模拟施工过程中结构响应,优化浇筑顺序与模板设计,有效防控箱梁变形与涨模风险。
合龙前,通过北斗定位与应力传感系统实时监测梁体状态,科学判断合龙窗口。施工中采用“临时锁定+分级加载”工艺,精准控制混凝土浇筑,最终实现合龙口毫米级高差对接,主桥平顺衔接。
从宏伟蓝图到飞架通途,每一寸桥身的延伸,都凝结着建设者的智慧与汗水。中建八局将继续秉持工匠精神,打造更多品质工程,为交通强国建设贡献更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