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推进交通强国建设和“双碳”目标的战略背景下,我国商用车智能化转型迎来标志性突破。8月13日,质子汽车科技公司在上海发布全新无人驾驶概念重卡“曜灵Ⅱ”。经实地验证,该技术方案可使干线物流综合运营成本降低36%,车辆有效载货空间提升38%,为破解物流业“高成本、低效率”痛点提供了国产化技术路径。
直击物流降本痛点,创新模式重构资产收益
在现场了解到,“曜灵Ⅱ”并非简单迭代产品,而是基于对物流产业痛点的系统性解决方案。针对我国干线物流普遍存在的30%以上空载率,该车型首创“智能背车转运”模式。
“这相当于给运输网络装上智能调度中枢,”质子汽车董事长王钊表示,“当三辆车需从重庆空驶返西安,系统会调度其中一辆重载行驶,另外两辆折叠后作为‘货物’被背运。仅此一项,即可节省返程的燃料费和路桥费。”
自主技术集群突破,夯实降本增效基石
支撑商业模式创新的,是质子汽车在关键技术领域的持续攻坚:
“无驾驶舱”设计释放运力潜能:取消传统驾驶舱并采用中置轴列车结构,在法规框架内将载货容积扩大至行业领先水平,单次运输收益显著提升;
固态底盘实现“以电代油”:自主研发的线控系统取代传统液压/气动装置,响应速度提升3倍,零件数量减少120余个,故障率下降40%;
超材料技术转化航天成果:应用航天级辐射制冷薄膜,驾驶室无源降温达12.7℃,空调能耗降低15%;
氢能动力攻克低温瓶颈:自研燃料电池支持-30℃无辅热启动,300kW大功率机型已装车测试,满足千公里级干线需求。
产业生态协同,氢能示范效应凸显
值得关注的是,质子汽车的创新正转化为实际产业效益。“这不仅是技术突破,更是新质生产力赋能传统产业的实践,”与会专家、清华大学郑四发教授指出,“质子方案对推动我国商用车产业链自主可控具有示范意义。”
商业化落地采取渐进策略
面对无人驾驶法规瓶颈,企业制定了分级推进计划:
第一阶段在高速路及物流园等封闭区域实现完全无人运输;
复杂路况采用“曜灵Ⅰ有人驾驶车领航+曜灵Ⅱ队列跟随”的过渡模式。
“我们坚持技术可行性与商业可持续性并重,”企业智能驾驶负责人邹若冰强调,“所有方案均通过超百万公里实景测试。”
本次发布的“曜灵Ⅱ”技术体系,标志着我国在新能源重卡领域已从“跟跑”转向“并跑”。其通过系统级创新,从商业模式、核心技术、产业协同等方面, 实现运营成本大幅压缩,对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具有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