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8月19日 星期二
位置: 艺术中国
郑和下西洋620周年,她用一艘沉船讲述海丝故事
来源:华人故事 | 作者:王京忠 | 2025-08-19 14:36:01 | 浏览量:24669
  

2025年是郑和下西洋620周年,也是中国与新加坡建交35周年,中国侨网“华人故事”栏目专访国际郑和学会会长、新加坡华文作家张露,讲述如何让跨越千年的”海丝精神"继续远航。
2500万土生华人:全球罕见的文明奇迹
马来西亚马六甲“三宝山”下,中式的庙宇、欧式的教堂及建在海上的清真寺相映成趣。作为土生华人的发源地,郑和下西洋曾多到此。
土生华人原本指华人移民与东南亚土著通婚的后代,后来也用来泛指全球各地华人与他国土著的混血后裔。在东南亚,人们将土生华人称为“峇峇娘惹“”,,“峇峇”指土生华人中的男性,“娘惹“则指代女性。“峇峇娘惹”以丝绸之路为纽带,彼此相融、共同进步,留给世人丰富的文化遗产。
张露介绍,郑和船队在1405年至1433年七下西洋,在苏门答腊、爪哇等地建立华人聚居区,明朝廷与马六甲王国的藩属关系为移民提供保护。约在1644年后,抗清失败的明军、难民大规模南迁,形成有规模的土生华人社群。

资料图:最大仿古福船“福宁“号在马来西亚马六甲交流。中新社记者 陈悦 摄
'土生华人是中华文化与东南亚本土文明交融的活态见证,也是世界罕见的文明奇迹。张露介绍,印尼原总统佐科的出生地中爪哇省、马来西亚总理安瓦尔的故乡槟城以及新加坡前总理李光耀家族,均与土生华人渊源深厚。
在新加坡,土生文化馆系统展示了土生华人的婚俗,如长桌宴、饮食器皿及宗教仪式馆中藏品记录着这段充满交流与碰撞的历史。
2008年,电视剧《小娘惹》“讲述了峇峇娘惹的历史和文化,使得这一文化走进大众视野。如今,峇峇娘惹文化不仅被广泛认同和传承,还成为了当地文化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遗产不是耗费资金的包袱,而是推动经济发展的纽带。“张露说道。
黑石号°:打开浓缩的时间胶囊
1998年,德国探险家在印度尼西亚勿里洞海域黑色大礁岩附近打捞起一艘唐代商船,取名“黑石号”。
经考证,该船为阿拉伯手工缝合船,从中国泉州港启航后,在前往阿拉伯地区的航程中沉没。船上装着经由东南亚运往西亚、北非的6万余件中国货物,不仅包括长沙窑、越窑、邢窑、巩县窑等瓷器,还包括金银器和铜镜。
沉船文物的出水,引发了许多神秘问题:为什么“黑石号"会在远离新加坡海峡和马六甲海峡的勿里洞岛“附近沉没?商船究竟要驶往何处…船上的文物吸引了人们对历史上中国世界角色的丰富联想。
“黑石号'是沉默的见证者,也是浓缩的时间胶囊。"张露介绍,海上丝绸之路自秦汉时期开通,一直是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桥梁。
在“黑石号”打捞上来的货物中,出现了有史料记载却从未现世的江心镜。江心镜是唐代扬州的顶级匠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在江心岛中心所铸之铜镜。有文字记载称,无有百炼者,或至六七十炼则已,易破难成。江心镜的特点是“百炼”,没有高超技术,就会支离破碎。

图为张露与展出中的江心镜。(受访者供图)
“我一直在探索打通历史与现实、实现二者交融的表达路径。江心镜为我提供了一个落点,让我梳理起海上丝绸之路的前世今生。
2008年,张露开始创作小说《丝路江心镜“》。12年后,《丝路江心镜》在上海首次出版,全书分现代篇及古代篇,从唐朝宝历年间著名画师、长沙窑主江天白,到海盗女首领莫蒂娜,再到唐代皇帝第十八女紫蝶公主,书中各国人物形象汇聚在同一个时空。阿拉伯王子喜爱中华文化,善于海上贸易,他偶遇巨石城堡海盗女王莫迪娜,一段曲折离奇的相知相守,一条绚烂夺目的海上丝绸之路,涵盖了外交风云、异国风情、江湖传奇及宫廷秘史。
“我想通过这本书告诉大家,唐朝不只有西安、洛阳。“张露说,唐朝时,阿拉伯帝国拜占庭王国与戒日帝国等强国林立,诸多国家或势力各据一方,凭借自身独特的优势在历史舞台上绽放光彩,共同勾勒出一幅波澜壮阔的画卷。
《丝路江心镜茀ẻ》中,各国角色命运交织,还原了各'黑石号'正是它们商贸往来的见证。美其美、美美与共的海丝盛景。
创作这本书期间,张露获得了新加坡时任总统陈庆炎颁发的"新加坡杰出文化贡献奖”该书已在新加坡出版中文及英文版,并在75国发行。目前,张正推动“黑石号”的跨国影视改编。
沉船“黑石号”的发现有力证实了海上丝绸之路的存在,其文物在新加坡亚洲文明博物馆永久展出,并曾在上海博物馆巡展。“每次凝视这些瑰宝,我都能感受到它们无声诉说着很多故事,等待世人的探索。“张露说。

图为张露。(受访者 供图)
讲述海丝故事:让郑和精神走进全球童年
“海丝是郑和的前奏,郑和是海丝的高潮。“张露表示,在担任国际郑和学会会长的三年里,学会以“立足新加坡,链接东南亚,放眼全世界“为使命,从以郑和有关研究为主扩展出“国际海丝研究院”,汇聚了东南亚史、明史等领域专家。
“郑和精神不仅是一项历史研究,更是连接中外的文化桥梁。“在张露的推动下,国际郑和学会在马六甲联合19国机构签署“国际郑和海丝文化联盟”,在悉尼与澳大利亚前外长共话文明互鉴,在阿曼与十余位部长探讨黑石号沉船的文化意义…
目前,国际郑和学会参与制作的3D动漫《郑和奇幻旅程》已经启动,动漫将以10种语言在全球发布,成为海外首个由非中国团队创作的郑和主题影视作品。

图为3D动漫《郑和奇幻旅程》海报。(受访者 供图)

"我们想让孩子从小就知道,郑和带来的不是战争,而是瓷器、丝绸与友谊。"张露表示,和平开放、合作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才是是郑和精神的核心。
“文化是永恒的。我希望在新加坡结合实物,运用AR、VR技术打造一个郑和数码博物馆。“张露介绍,9月25日,国际郑和学会将在新加坡举行郑和下西洋620周年盛大庆典及首届泛太平洋文旅论坛一--“文明的远航之旅"主题活动。“只要文明还在交流,海丝的故事就永远不会结束。“她说。
张露会长向著名国际峰会主持、精忠智库主席王京忠签名赠书。

最新推荐
一条数字美人鱼,如何焕活上海海洋文化?
作者:金娣
浏览量:26883
时间:2025-08-19 16:18:06
郑和下西洋620周年,她用一艘沉船讲述海丝故事
作者:王京忠
浏览量:24668
时间:2025-08-19 14:36:01
与全球金融同频共振,WeTrade品牌闪耀维多利亚港
作者:金娣
浏览量:32452
时间:2025-08-19 11:3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