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28日 星期二
位置: 艺术中国
“高息理财”陷阱:一场虚假投资骗局背后的金融消费警示
来源:央视融媒网 | 作者:金娣 | 2025-10-28 16:08:13 | 浏览量:22178
  

【案例简介】

 张阿姨在社交平台上看到一则广告,宣称某金融平台推出“稳赚不赔”的理财产品,年化收益率高达10%,并承诺“保本保息”。客服人员添加张阿姨微信后,发送了虚假的公司资质、虚假合同和“用户收益截图”,还以“限时抢购”为由催促她尽快转账。张阿姨心动之下,将10万元积蓄投入该平台。初期账户显示收益增长,但当她尝试提现时,平台却以“系统升级”“缴纳税费”等理由拖延,最终无法联系,平台网站关闭,资金血本无归。

【案例分析】

1.侵害消费者权益点

知情权: 平台虚构资质和合同,隐瞒真实风险。

公平交易权: 通过虚假宣传诱导消费者签订不平等合同。

财产安全权: 资金被非法转移,未用于真实投资

2.诈骗手法拆解

高息诱惑: 利用消费者追求高收益心理,远超市场合理水平

伪造证据: 假资质、假合同、假用户反馈营造可信假象。

紧迫话术: 以“限时”“名额有限”制造焦虑,阻碍理性判断。

【风险提示】

金融消费中,请牢记以下原则

1.“三不”原则: 不轻信、不透露、不转账。

2.“两核”原则: 核机构、核产品。

3.科学理财观: 根据自身风险承受能力选择产品,分散投资,避免孤注一掷。

【应对建议】

1.核实资质:通过“金融产品查询平台”官网或小程序、APP核实金融产品备案信息。

2.理性看待收益:牢记“高收益必然伴随高风险”,对承诺“保本高息”的产品保持警惕。

3.资金安全操作:拒绝向个人账户或不明平台转账。

4.保留证据维权:保存聊天记录、合同、转账凭证,发现被骗立即报警并联系反诈中心(96110)。


最新推荐
天学网以AI技术创新,驱动英语教学数字化升级
作者:金娣
浏览量:14955
时间:2025-10-28 17:15:04
“高息理财”陷阱:一场虚假投资骗局背后的金融消费警示
作者:金娣
浏览量:22177
时间:2025-10-28 16:0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