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维金秋,盛会启幕。第十七届全国薄膜技术学术研讨会暨中国真空学会薄膜专业委员会成立四十周年庆典,于2025年11月14日至16日,在深圳南山隆重举行。
此时,正值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在粤港澳大湾区联办,体育盛事与科技峰会交相辉映,生动诠释了湾区“科技+活力”的创新内核。大会以“薄筑匠心,圳兴未来”为引领,汇聚了全国顶尖院士、专家学者及企业代表超过300人。
大会得到了中国真空学会、深圳市科学技术协会的悉心指导,由中国真空学会薄膜专业委员会主办,深圳市真空学会、深圳大学、深圳产学研合作促进会、广东汇成真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武汉嘉仪通科技有限公司联合承办,同时得到了湖南辰皓真空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市众诚达应用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华丞电子有限公司、北京实力源科技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江苏雷博科学仪器有限公司、鹏城半导体技术(深圳)有限公司、深圳市恒运昌真空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速普仪器有限公司、深圳市原速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沈阳百举捷科学仪器有限公司、沈阳纪维应用技术有限公司、武汉普迪真空科技有限公司、漳州市合琦靶材科技有限公司、兰州华汇仪器科技有限公司等二十余家行业翘楚倾力支持。
四秩风华,薄膜专业委员会始终引领行业;今朝齐聚创新圳地,共商技术前沿突破与未来产业发展路径,致力于以薄膜这一基础而又关键的技术,支撑深圳、大湾区乃至全国在半导体、新型显示、新能源等战略新兴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学术引领:前沿智慧夯实技术根基
作为全国薄膜技术领域的年度标杆盛会,本次会议以高水平学术交流为核心,搭建起顶尖智慧与产业需求深度碰撞的专业交流平台。大会特别邀请深圳国际量子研究院俞大鹏院士、清华大学罗毅院士等学界权威领衔作主旨报告,形成“战略高瞻+技术落地”的立体分享矩阵。俞大鹏院士以《量子科技需自立自强 科学仪器要一马当先》提出“量子薄膜研产同步”思路;清华大学罗毅院士围绕《芯片是人工智能的基础》,给出芯片、半导体工艺、人工智能的产学研重点攻关方向。
为让学术交流更具针对性,会议设置三大特色分论坛,分别聚焦“功能薄膜与二维材料”“薄膜制备&表面涂层&测试标准”“薄膜材料AI设计&技术应用产业化”,覆盖二维材料制备、超硬涂层技术、AI辅助材料设计等前沿领域。来自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深圳大学、南方科技大学、中国科学院等科研机构的百余位专家学者,通过专题报告、圆桌研讨等形式,系统梳理技术发展脉络,集中分享薄膜技术在基础研究、技术攻关、产业突破的领域的最新成果!
政企联动:搭建桥梁激活创新生态
在产学研协同发展的生态中,政府部门与行业学会是不可或缺的纽带与桥梁。深圳市科协党组成员、驻会副主席石兴中在致辞中坦言,薄膜技术早已深度融入深圳“20+8”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从显示屏柔性薄膜到动力电池阻隔膜,都离不开这项技术的支撑。他表示,市科协将以搭建跨领域交流平台、推动成果转化对接等举措为抓手,持续支持高水平学术会议在深举办,联动各方构建开放协同的创新生态,让深圳真正成为薄膜技术“学术交流的常聚地”与“成果转化的试验田”。深圳市真空学会副理事长陈子宇也表示,作为1988年就挂靠深圳大学的地方学会,他们将全力做好资源对接服务,让更多产学研合作在深圳落地生根。此外,与大会同期召开的中国真空学会薄膜专业委员会40周年纪念活动,系统回顾了专委会40年的发展历程,梳理技术脉络,为未来行业协同创新奠定了坚实基础。
产业落地:技术转化点燃发展动能
学术成果的价值最终要落脚于产业应用,本次会议精准对接产业需求,构建起“学术成果-技术落地-市场应用”的完整转化链条。在技术展示区,磁控溅射、原子层沉积等先进薄膜制备设备一字排开,高纯度靶材、跨尺度微纳米几何量标准物质溯源、薄膜热导率测试等关键检测技术同步亮相,直观呈现行业技术发展水平,也为行业标准化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
企业分享与对接环节更是成果丰硕、亮点纷呈。广东汇成真空覃志伟带来《薄膜材料制备技术与装备国产化进展》分享,用实打实的数据展现本土企业在装备自主化领域的突破;深圳市时代高科技研究院杨毅院长聚焦《真空干燥技术在固态电池领域的研发与应用》,为新能源领域的薄膜技术应用补充了新鲜成果。
锚定未来:技术深耕与产业拓展双向发力
未来,薄膜技术将聚焦“技术深耕”与“产业拓展”两大核心方向双向发力,助力我国从“薄膜大国”向“薄膜强国”迈进。未来,薄膜领域的同行们一方面深化核心技术研究,紧扣国家战略需求,聚焦电子信息、新能源等关键领域,高校与科研机构将联合攻关,重点突破量子薄膜等高端领域技术瓶颈,夯实核心根基。另一方面,拓展产业应用边界,紧扣新质生产力发展要求,推动薄膜技术与AI、量子科技等深度融合。通过以AI优化生产流程,为高端器件提供材料支撑;不断依托深圳产业链优势,加速成果量产转化,拓展其在显示屏、动力电池等场景的应用。